管理文章

『一個好問題』遠比直接講授更有效

於 2018-12-12
2392
次閱讀

《 廖孟彥 睿華國際榮譽顧問 》


 

 
解析『問題設計』與『提問技巧』的技術
希臘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TO question is to teach 提問就是教授』,也就是說:『一個問題,措詞和時間恰到好處,有時候比直接講授更有效』,現在只靠單向式的講授已經無法吸引學員的關注了,如何讓課堂上的教學是有趣、有效又有用是講師目前共同面臨的課題。因此翻轉教室、雙向教學、互動式學習…等教學方式近幾年來越來越受重視,本篇我將分享講師如何透過一個『好問題』來引發學員的『好奇心』,激發學員的思考,主動參與、進行互動,來活絡課堂氣氛,分述如下:

 

一、『資訊不對稱理論』的運用:

在開始談資訊不對稱理論前,我們要先了解何謂“互動”?什麼原因會造成“互動”?其實互動的道理很簡單,舉例來說,翹翹板兩端的重量如果是相同的,那麼翹翹板就會保持“平衡”,這樣左右兩端就不會動;換句話說,造成互動的原因就是兩端“不平衡”,也就是只要不對稱就能夠造成“互動”。

 

『資訊不對稱理論(information asymmetry)』的原意就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不同的人對同一個訊息的瞭解是有差異的,掌握訊息比較充分的人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而訊息較貧乏的人,則處於比較不利的位置。簡單的說『資訊不對稱』就是交易的一方擁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資訊,形成一方有資訊、一方沒有的不對稱。在經濟學領域中,比較常討論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有:消費者不知道生產者所製造商品的真正品質;股東不知道公司經營者有沒有全力以赴;老闆不知道員工有沒有渾水摸魚;銀行不知道借款人確實的償債能力;壽險公司不知道保險人有沒有隱瞞病情…等。

 

因為『資訊不對稱』的現象無所不在,所以在培訓的課堂上,講師也可以運用資訊不對稱的道理來營造和學員間的不平衡,進而造成“互動”的效果。那要如何運用呢?其實講師和學員間的確存在許多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例如: 認知的不對稱、專業的不對稱、能力的不對稱和權勢的不對稱...等,講師可以善用這些優勢透過問題的設計、引發學員的好奇心,因為學員對於“超乎預期、意外性”的答案都會充滿興趣,講師若能事先掌握這些訊息,便能創造和學員間的互動效果,這就是『資訊不對稱理論』的運用。


二、提問問題的設計要點

『一個好問題,會讓你思考』、『一個好問題,通常是前提有所準備』,提問是啟發學員思考或確認學習狀況的一種教學設計,講師在課堂中適當的提問不但可以引發學員思考講授內容、檢視學員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發學員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員的思路。因此,提問問題的設計必須精確到位,才能達成原先設定的教學目的,設計要點說明如下:

 
1. 問題簡單、容易回答

講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主要目的不是要對學員進行能力測驗,更多用意是要透過提問的方式和學員間有所交流,藉此來帶動課堂互動的活絡氣氛,因此問題設計不宜太難回答,以免造成無人回應的冷場狀況。
 

2. 問題合理、有的放矢

講師在課堂上提問的問題一定要有目的性,且必須是事先經過思考和設計的,絕不是隨性想到就臨時提出來的,且提問題重點必需和課程內容有所連結,才不會讓學員覺得很唐突、摸不著頭緒,不知提問的目的為何。

 

3.問題設計、適合情境

針對提問內容的設計必須考量公司情境與文化差異,若問題涉及到公司機密或敏感性的問題,容易造成現場尷尬的情況,同時也要了解參與學員的程度,避免使用過多專業名詞來提問,造成學員無法理解提問重點、導致難以即時回應,將適得其反。

 
4.問題簡短、重點明確

課堂中的問題,提問時間恰到好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講師對問題內容的描述不宜過長,以免造成學員無法掌握提問重點,導致聽完後又要再次釐清,缺乏效率,容易造成冷場及時間上的浪費。


5.一次一題、不宜連續

講師不要一次連問好幾個問題,將造成學員沒有足夠時間思考,且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加大了問題的難度,如果有一個問題回答不上來,學員就會選擇不回應,也不會再去思考其他的問題了。

 

三、提問方式與回應技巧

提問雖然可以調動學員上課的積極度,增加互動的效果,但講師要如何提問?以及面對學員提出問題時,要如何回應?都是講師在授課時必需要熟練的技巧,如此才能從容自若、游刃有餘的應對現場情況,達成設定的目標,操作方式如下:

 
(一)課堂提問的六種方式

1. 集體式的提問

講師針對現場所有學員用集體提問的方式,開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回應問
題的提問方式。

 
2. 特定式的提問

講師針對現場某一些特定對象提出問題,請求被指定的學員回應問題的提問方式。


3. 開放式的提問

講師提出一個有多種答案的問題(問答題或簡答題),啟發現場所有學員進行多元思考的提問方式。


4. 封閉式的提問

講師提出一個有限定答案的問題(是非題或選擇題),請現場學員從答案中
做出選擇的提問方式。


5. 修飾式的提問

這種問法不是真正的提問,而是講師刻意透過問題的設計,有目的引導學員
的思緒往某一個特定方向的提問方式。


6. 穿越式的提問

這種問法是講師引導學員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穿越的方式可以
是時間的穿越(過去和現在)、空間的穿越(東方和西方)或角色的穿越(主管和部屬)藉以刺激學員有更多元的思考。

 
(二)回應問題的五種方式


1. 直接式的回應

講師針對學員所提的問題,立即給予簡單扼要的答覆。


2. 描述式的回應

講師針對學員所提的問題,引用另一個更具體的例子來說明而給予回覆。


3. 附和式的回應

講師在回應學員的問題前,先對學員的意見給予肯定,然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給予學員回覆。


4. 拒絕式的回應

若學員的提問與課程內容無關,講師可以避免耽誤課程時間為由,先婉言拒絕,並說明課後再個別討論。


5. 反問式的回應

針對某些不一定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或是判斷學員是明知故問時,講師可以先利用反問法,將問題交還給提問者,先聽聽他的看法,也可以將問題移轉的給其他學員,讓大家一同來回答這個問題。

 

學員的『好奇心』,就是吸引主動學習的『磁鐵』,將更勝於運用任何教學技巧,所以講師若能運用『資訊不對稱理論』來設計問題,並在適當的時機善用提問技巧對學員進行提問,將能激發學員思考的動力,讓課堂氣氛更活絡。

 

 

 

 

本文經廖孟彥老師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