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

從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看見「敏捷轉型」的重要性

於 2025-04-18
74
次閱讀

變局時代,不只是貿易要應變,整個組織都需新思考設計

面對快速變局時代,該如何調整組織、重啟動能? 

2025年4月,美國對全球各進口的產品大幅加徵對等關稅,其中台灣出口品項包含工業零組件、石化、塑膠、紡織與農業相關產業首當其衝,雖川普宣暫緩部分關稅措施,全球貿易局勢仍在持續變動中。 

這不只是貿易上的一記重擊,更再次提醒企業:「環境變化」早已不限於天災、疫情,而是橫跨政策、地緣、供應鏈永續、技術與人才的全方位挑戰。 

企業在面對這樣的衝擊時,真正的困難往往不是「不知道風險在哪?」,而是「不知道怎麼改得夠快、改得夠對。」 

01|變局時代,不只是貿易要應變,整個組織都需

新思考設計

以此次美國關稅事件為例,企業第一時間就面臨以下問題 

  • 現在的組織結構是否支持未來五年在「高變動市場」中的發展需求? 
  • 現有內部組織是否具備快速做出生產/銷售調整的能力? 
  • 出口依賴美國的比例是否過高? 
  • 中高階主管是否具備跨國談判、政策風險判讀與佈局能力? 

不少企業其實都有類似的經驗:當政策一變,內部雖然馬上召開會議,但開了好幾輪還是沒有共識,部門之間資訊不同步、責任不清楚,最終導致延宕決策。 
這不是因為人不願意配合,而是整個組織架構缺乏「整體性思考」與「快速行動力」的設計與訓練。
 

※往往問題都不是「單一部門」可以回答的,它牽動業務、採購、製造、人力、財務等全部運作。而這也正是關鍵:外部變化愈快,內部協作愈需要速度與共識。 

02|「系統思考」「敏捷管理」,是企業重建反應

力的關鍵

系統思考:從根本看清問題,打造長期應變結構 

系統思考是一種從全貌出發、理解結構與因果連動關係的「思維模式」。 
在面對如美國關稅這類高度複雜的事件時,若企業只聚焦單一問題,很可能反而產生連鎖副作用。 

我們可以利用系統思考中非常關鍵的概念—冰山模型(The Iceberg)來觀察不同層級的視角,包含事件、趨勢、結構、心智模型和共同願景。 

以「冰山模型」來舉例: 

1. 冰山上層:事件 

2025年4月,美國以「對等關稅」為名,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國產品加徵高額進口稅。許多出口依賴美國市場的台灣企業立刻面臨成本上升訂單重談甚至客戶流失的壓力 

這是企業目前看到的痛點」,但這只是結果的表層現象。若只處理眼前問題(如要求減稅、砍預算、壓員工),可能無法長期有效,甚至面臨更多副作用 

2. 冰山中層:趨勢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五年來,美國針對貿易逆差、產能過剩、國安風險等議題,已持續拉高對中國及其供應鏈夥伴的貿易壁壘。加上ESG規範與碳中和法規的施壓,全球市場正在快速邁向高度政治性與永續導向的經濟秩序重組。 

這些發展不是突發,而是大環境漸進性的結構變動許多企業憑過去經驗做現在的決策導致此次被關稅衝擊時,缺乏預備與快速反應的能力 

3. 冰山深層:結構 

許多企業的營運結構長期依賴單一市場出口、低價、低工策略品設計、產能配置與客戶結構幾乎都綁在固定市場,未建立多元佈局與中長期策略轉型能力,導致在外部劇變下無法快速應變。 

企業內部部門運作結構常採分割式邏輯,業務、採購、生產各自為政。內部往往缺乏跨部門合作平台,導致決策流程過長資訊不對稱,使企業更難調整方向。 

4. 更深層:心智模式 

「轉型太麻煩,會影響現有績效」、「我們以前這樣做都可以賺錢」……這些無形的假設、慣性與風險低估,使企業遲遲無法啟動調整。甚至有些團隊傾向將問題外部化,認為「這是政府要處理的事」,而非主動布局自身的策略應對力這也是很多企業在風暴來時失速的主因。 

系統思考強調中性觀察與價值假設的覺察,是找出關鍵行動點的開始 

5. 最底層:共同願景 

企業想要什麼樣的未來?只是再撐過一次風險,求渡過當前危機的「短期止血」,還是打造一個具備彈性、韌性與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體質? 

透過全體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的價值對話,才可能翻轉從「應急思維」走向「前瞻轉型」。 

在這個政策變化能快速改變產業生態的時代,真正能引領企業走出風險迷霧的,不是單一策略,而是看清整體系統運作邏輯後的結構性改變。 
 
用系統思考看問題,是從「發生了什麼」走向「為什麼會這樣」與「我們可以怎麼根本改變」
 

冰山模型


敏捷管理:打造企業的快速行動力與跨部門協作節奏 

敏捷管理幫助企業建立短周期、跨部門、實驗驅動的行動節奏與文化,從慢應變 → 快調整。

面對這次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企業面臨的挑戰包括: 

  • 出口策略調整需橫跨業務、財務、採購、生產等多部門 
  • 原物料與產能轉移決策需即時、協作、有實驗空間 
  • 客戶溝通、訂單調整、合約彈性都不能等內部層層簽核 

※此時,若仍採用傳統由上而下,行動速度與組織彈性將大幅落後競爭對手。 

敏捷管理,就是企業從洞察到行動之間的加速器。敏捷思維的核心不只是做得快,而是能在不確定中先行動、在行動中學習、在學習中調整。 

敏捷管理的四大核心實務

1. 短周期計畫與回顧
不是一次做完計畫,而是每兩週/每月滾動更新,及時修正方向 

2. 跨部門小組運作
針對特定議題(如此次美國關稅問題),拉出業務、採購、法務、財務的「任務小組」,給予快速行動授權。 

3. 快速試行與回饋 
→ 先從小市場、小產品線試行轉型或因應策略,不等100%確定才開始執行。 

4. 視覺化管理與透明溝通 
讓團隊能隨時掌握任務進度、瓶頸與決策依據,不用等開會才對齊

敏捷管理

03|系統思考幫你看清問題,敏捷管理幫你動起來 

這個政策可以一夕之間重構全球產業的年代,企業所面對的不只是「危機管理」,而是必須培養一種能夠持續因應變化、擁抱變動的組織體質 

  • 如果你是企業經營者/主管,現在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你的團隊看問題,是從「結果」還是從「結構」出發? 
  •  面對下一個突發事件,你的組織能多快聚焦、多快啟動? 
  •  在變動中,你們有沒有一種「不怕變、能快變、變得好」的能力? 

系統思考」與「敏捷管理」,這兩者就像企業轉型過程中的「雙引擎」,一個提供全局洞察,一個創造即時行動 

企業組織真正「看對、動快、做深」,成為未來變局中的贏家。 

    透過Line@洽詢線上專員    透過網站立即聯繫我們